◎李建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本文收錄於《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20 卷 1 期,2018 年 12 月

人類運用智慧製造出機器,再讓機器學習運用人類的智慧,展現人類智慧的同時,也開啟了嶄新的未知世界。科技進步與創新,意味機會與風險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既衝突又相互依存。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無疑是進行中的另一波產業革命,不管稱作Industrie 4.0或是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回顧歷史上交替推進的產業革命,技術革新提高產能、改變人類社會生活,也伴生新的社會問題與管制需求。創新與規範總是攜手並進、胼足同行。規範需要掌握事實、給定理由、設計機制、不斷試誤,返復其道。法學、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對話與思維相盪,反映出人文社會科學面對科技發展的角色與使命。
有人,就有社會,有社會,就有法。源自於人的科技與社會複合交融,科技的發展與規範不能脫離社會整體的想像與既存的生活脈絡。以自動駕駛為例,從第一輛賓士車問世、歷福特T型車的量產、再到自動公路系統的研發,以迄21世紀自動駕駛汽車的上路,不外是人類以機器「代步」的進化過程。駕駛工具自動化的程度與利弊,一直是人文社會科學思辯科技進化問題中的一環。
AI的能與不能、該與不該?無可避免地構成了人文社會科學面對科技快速發展的基本課題之一;核心任務有二:一、如何促進AI的創新與應用;二、如何規範AI帶來的危險與風險。前者牽動人文社會科學的探索主題與範疇;後者反應人文社會科學看待及處理科技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人文社會科學本身(尤其是研究方法)亦可能受到來自AI的左右。總的來說,人文社會科學一方面必須理解、控制或改變AI帶來的社會新秩序;另方面也藉由AI反思、發現或發掘原本可能就已經存在於人文社會科學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