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政策白皮書芻議

第一次會議
2019年7月23日(星期二)

主持人:李建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主講人:邱文聰(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整理:洪于庭
◎定稿:李建良

Photo by Beatriz Pérez Moya on Unsplash

一、人工智慧技術開發生產(訓練AI時涉及之爭議,可能AI的各種運用都會遇到):個資保護與資訊隱私

二、人工智慧技術運用

  • 政治參與(選舉)言論自由:當AI技術被應用在民主體制中之政治參與的各個面向,可能引發的爭議(例如,將AI用於發表言論或管制言論)
  • 犯罪預防與控制:利用AI來預測,進而為預防與控制,或是在刑事處罰上,利用AI來量刑
  • 訴訟與程序法:很重要,但似乎沒有較專精程序法的學者參與,所以可以討論取捨與否。
  • 證據取捨
  • 判決:例如愛沙尼亞利用AI法官來判決簡易案件
  • ADR
  • 著作權與專利:誰是著作權人、著作權歸屬、AI之產出是否具有專利
  • 醫療行為與醫療器材:AI應用在醫療場域下,責任歸屬、醫療器材管制
  • 金融(產品或服務):倫敦有部分具體案件正在進行中
  • 侵權行為法的合理人責任與合理演算法責任(可能可以擴大到契約法上之責任)

三、其他

  • 教育:用AI來區分學生能力,並因材施教
  • 公司治理:公司跟投資人、員工之間的關係
  • 公平交易:公平會已經在研究了,未必要做

壹、進行方式:每個主題1-3位

一、議題盤點

  • 既有文獻整理:已有相當研究之議題
  • 有待進一步開發之議題(留待未來做進一步研究)
    • 法政策之初步提議(類似政策白皮書)
  • 已有內部共識之具體法政策主張及說理:由當週報告人提出初步構想,經過討論,看是否能達成一定的共識,如:自駕車發生侵權行為時,在過失認定上應如何…,保險制度應如何…
  • 仍待找尋內部共識之最佳進行方案:沒辦法得到共識下,能給的建議

貳、綜合討論

一、本年度的目標是提出政策白皮書(這8個主題的集合)

  1. 共同編輯之Google文件

可能會開一個google文件(作為政策白皮書的草稿),以提供大家醞釀、累積想法。但除了開會的時間以外,可能很難另外抽出時間在google文件上做討論。

  1. 議題調整:是否要減少或整合議題,增加各個議題討論次數、時間
  • 以類似山本教授的方式,以某個議題(ex隱私)為核心,談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 以總則、關鍵詞來串連議題:考慮可能會討論太多的問題,各個議題相互間會不會沒有交集,也許可以有個總則性的東西,或是用關鍵詞把各個議題串起來。例如,可以討論「人工智慧的個資保護白皮書」,各領域可以用「AI」「隱私」「個資保護」串連。
  1. 另一套可能的架構
  • 個資
  • 權利/責任主體
    • 著作權
    • 契約責任
    • 侵權責任
    • 醫療

關鍵字:平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