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忠賢(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生)、吳重禮(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人工智慧的發展日益進步,是在資訊科學中的一大創舉,為當前的社會解決了很許多問題。乍看之下,人工智慧的進展似乎與社會學科並無明顯關係,卻不得不承認這樣發展已逐漸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社會科學研究者也必須好好認識它。不過,大家第一直覺與社會科學的關聯,要不是法律學中的責任歸屬、哲學中的倫理道德,就是社會學中社會網絡的衝擊等,與政治學門有何瓜葛?
政治涉及「權威性的價值分配」,當人工智慧影響到了社會生活與公共利益,就是政治學的事了。人工智慧是如何介入我們的政治呢?一個重要關鍵在於透過巨量數據資料分析,能夠探索到以往很難處理、甚至無法解決的問題,運用於我們的政治生活就會造成相當的影響。人工智慧運用在選民意向、社群媒體分析等,就能夠精確地預測選舉結果、左右社會輿論;人工智慧運用於政府治理手段上,就能掌握人民的需求資訊,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或是進行更嚴密的社會控制;人工智慧運用於國際政治觀察,就會開啟了一場嶄新無邊界的霸權競爭,不再是軍備競賽如此單純;人工智慧運用於政治學研究上,透過研究標的的行為、態度之蒐集,推估、預測甚至解釋許多政治現象。以下分成四個面向來探討:
民主政治

人民普選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展現,近年來就受到人工智慧的撼動。從民調蒐集上,人工智慧透過大數據的整合,能夠做出比傳統民調更加準確且省力的預測,在英國脫歐公投、川普勝選上即有先例。這些資料被候選人使用,對其選民投放相對應感興趣或是厭惡的訊息,或是調整選戰策略來進一步影響選舉的結果。當中的資料處理公司,透過販賣個人資料的訊息來獲取利益,蒐集的項目之廣,大到政黨認同、對選舉議題的看法,小到喜歡什麼類型的貼文都一覽無遺,因為這些資料無形之中,也從社群網站上的一舉一動被洩漏出來。
政府治理

政府作為國家權力最高的行使者,卻也是擁有人民最多資訊的機構,能夠利用人工智慧所涉及的層面又更深更廣了。正面的影響能夠為大眾提供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務,諸如提供高速公路車流量的預測提醒駕駛人改道、過往犯罪地點的蒐集提醒民眾城市中的安全熱點等。負面的做法卻也悄悄地在各國上演,將這個技術用於掌控社會,像是中國利用人臉辨識(包括走路姿態辨識)系統、社會信用評價系統,牢牢地將人民的一舉一動紀錄下來,雖然有利於犯罪的偵防,但也忽視了人性尊嚴(隱私權、人權等),更可能成為專制國家整肅社會的利器。
國際關係

在國際事務方面,在人工智慧加入之後,開闢全新的戰場,造成國家地位的重組與洗牌、戰爭型態的改變,甚至是新型的地緣政治出現。傳統的軍事戰、貿易戰已不敷使用,能在千里之外不費一兵一卒、不造成傷亡,卻能動搖國本的資訊戰已然開打。使用訊息滲透左右他國內部的力量,如美國的通俄門事件,境外勢力利用輿論煽動、假訊息傳播等方式,介入他國選舉。誰能擁有人工智慧的研發能力,誰就能擁有愈多的訊息,也就愈能夠主宰新的國際社會,成了下一輪強權競爭的場域。國與國之間的衝突,從實體戰打到虛擬戰都有人工智慧的著力,各國研發無人機、無人武器作為軍事強權的象徵,卻也引發倫理價值的論辯。
學術研究分析

在研究領域上,人工智慧可說是為實證研究向前推進一大步。以國會研究為例,國會議員的代表行為是如何進行,過去僅能夠透過深度訪談、面訪調查來進行,卻總是費時費力,且還可能因為國會議員不願吐實、迎合研究、為了政治正確,而與現實產生差距。有了人工智慧的研究途徑,能將過去民意代表的表現、所提的法案、議題的支持、投票意向等進行有效的分析,每一筆皆是過去真實作為留下的軌跡,依此切實地做出推論。
人工智慧已在我們真實政治生活產生影響,但在政治學領域的研究上,仍在探索發展階段,但已不難看出其重要角色。未來大致有兩個方向會是政治學所關注,一是人工智慧如何去影響權力運作,不論是政府對人民、國家對國家、甚至是公民社會對於國家的反思;另一則是以人工智慧為研究工具,去探索各種政治學的現象與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