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於犯罪人再犯風險評估之運用
本報告為「開發建置受保護管束人再犯風險評估智慧輔助系統」的第一年期計畫──「以巨量資料分析觀點探勘犯罪風險因子與保護管束再犯之關聯性」。這個研究案所要研究的是國外一些具有信、效度指標性的犯罪人風險因子,是否造成犯罪人再度犯罪、犯同罪或不同罪等,故需建置受保護管制人再犯風險評估的輔導系統、與國際接軌。
本報告為「開發建置受保護管束人再犯風險評估智慧輔助系統」的第一年期計畫──「以巨量資料分析觀點探勘犯罪風險因子與保護管束再犯之關聯性」。這個研究案所要研究的是國外一些具有信、效度指標性的犯罪人風險因子,是否造成犯罪人再度犯罪、犯同罪或不同罪等,故需建置受保護管制人再犯風險評估的輔導系統、與國際接軌。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將於2022年6月8日邀請國立臺北大學王震宇教授、汪志堅特聘教授,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吳俊穎教授,舉行「人工智慧跨域之研究與應用」論壇。
當前全球皆關注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交通方面可看到各國電動化與使用再生能源的重要發展趨勢。台灣在這方面的課題更為嚴峻,若要達成2050年淨零排,單純的運具電動化並不夠有效,尚需將所有電力來源無碳化。除發展自駕技術外,也會希望接續共享趨勢。本報告,將進一步說明自動化、連結、共享,與MAAS在台灣與國際上的發展近況。
2019年迄今的COVID-19除了傳統手段之外,也納入健保卡註記、電子圍籬等科技防疫措施,而這些傳統的或是新興的防疫規範,其實都有侵害或干預基本人權之虞,更可能產生合憲性問題。
歐盟執委會在2021年4月21日,提出「人工智慧規則草案」,又稱歐盟「人工智慧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 )草案,是全球第一個概括性、對於非特定商品或特定領域,針對人工智慧之現象及風險所做的立法嘗試。因人工智慧科技之應用,將對於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基本權,造成危害與風險,因此人工智慧法將人工智慧科技當成一項商品進行管制,並仿效歐盟的商品安全法的管制模式,針對不同級別的風險採取不同強度的管制。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將於2022年3月4日邀請中央警察大學黃俊能副教授、賴擁連教授,及銘傳大學鍾健雄兼任助理教授,舉行「人工智慧於犯罪人再犯風險評估之運用」論壇。
由德國Schufa信評案出發,討論該案所涉及的自動化處理、應怎麼運用scoring的結果、最後決定應多少程度受拘束、以及個資主體有什麼權利。
(英文)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a Single Market For Digital Services (Digital Services Act) and amending Directive 2000/31/EC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OM%3A2020%3A825%3AFIN(德文)Vorschlag für eine VERORDN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