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3帶來了什麼?——從哲學到社會學觀點的思考
知名哲學網站Philosophers On在GPT-3語言模型釋出後,開啟了一個討論平台,由哲學家Annette Zimmermann擔任客座編輯,邀請數位哲學家們對GPT-3相關議題進行討論與評論。本文將以這系列討論為基礎,一方面簡單敘述幾位哲學家們對GPT-3乃至於對此類語言模型的看法,另一方面則期待從這些哲學提問中,轉向社會學觀點的思考。
0 Comments
2020-08-15
知名哲學網站Philosophers On在GPT-3語言模型釋出後,開啟了一個討論平台,由哲學家Annette Zimmermann擔任客座編輯,邀請數位哲學家們對GPT-3相關議題進行討論與評論。本文將以這系列討論為基礎,一方面簡單敘述幾位哲學家們對GPT-3乃至於對此類語言模型的看法,另一方面則期待從這些哲學提問中,轉向社會學觀點的思考。
在科技高度介入的可能性日益增加之時,原本人類社會性是作為人造社會性的基礎,如今卻有反過來的趨勢——透過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非人社會行動者與人類行動者共同構作出來的人造社會性,反倒成為理解甚至是制訂在真實世界中管理與規範人類社會性的主要來源。對此,除了鉅觀社會學對社會結構、社會行動與社會系統等概念,已經具有的洞見之外,本文認為微觀社會學——尤其是俗民方法學的提醒,或可作為本文的代結語:對社會成員如何使得社會場景變成是可觀察的(observable)且是可以說得出來的(reportable)解明實作進行探究,或許能對所謂「人造社會性」、「非人社會行動者(non-human social actor)」參與社會互動的內涵與意義提出不同觀點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