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疫台灣 紀錄片上映
2022年6月,陽明交通大學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中央大學英文系、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等團體連續舉辦了兩場「親密敵人:愛與戰『疫』中的家園與世界」座談,從情感政治的角度切入思考並評估人類集體因應疫情的舉措,所可能攪擾或牽動引出的各種可預期或非預期效應。「親密敵人」系列講座紀要共兩篇,本文為第二篇。
2022年6月,陽明交通大學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中央大學英文系、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等團體連續舉辦了兩場「親密敵人:愛與戰『疫』中的家園與世界」座談,從情感政治的角度切入思考並評估人類集體因應疫情的舉措,所可能攪擾或牽動引出的各種可預期或非預期效應。「親密敵人」系列講座紀要共兩篇,本文為第一篇。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 1922 疫調平台下方橫幅所提供的實聯制簡訊的調閱數,並與送驗數、確診案例數相互對照,討論簡訊實聯制作為疫調輔助措施的有效性,並為這系列的觀察筆記做一簡單的總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專注在 1922 疫調平台提供的每日數據上,用更細緻的統計區間詳細檢視簡訊實聯制使用情況是否隨疫情與政策而變化。
目前在衛福部疾管署「1922 疫調平台」網頁下方橫幅裡可以看到三項統計數字:「累積總刪除筆數(含台北通)」、「前一日刪除筆數(含台北通)」、「累積調閱筆數」。相較於 NCC 的資料,1922 疫調平台的數字不僅每日更新,也有每日調閱數,幫助我們更細緻的了解簡訊實聯制發送與紀錄調閱情況。
2021年五月台灣防疫失守,短短兩各月間新冠肺炎染疫人數激增至一萬五千人、死亡超過700人,造成舉國民眾不安,國家防疫策略提升到三級警戒。原本四月底因不受青睞而開放自費疫苗施打,突然變成疫苗不足之全民恐慌。無奈變種病毒造成全球疫情再升溫,向國外訂購之疫苗遲遲無法供貨,兩款試驗中的國產疫苗是否安全又有效、能否通過審查上市,乃背負了國民與政府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