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通過生成式AI參考指引草案

◎ 許雅琳

Photo by Pawel Czerwinski on Unsplash

行政院於今(2023)年8月31日正式通過國科會擬定之「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下稱本指引)草案。本指引制定之目的,在於引導各行政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追求行政效率提升之同時,留意防免可能產生的侵害風險,以確保公務執行之機密性、安全性、專業性以及個人權利之保障。

本指引包含總說明與十點規則。總說明參考歐盟之規範,將生成式AI模型定義為一種旨在創建類似於人類製作(human-made)的新內容之電腦程式;使用上可能產生的風險,包含蒐集及產出之資料內容對智慧財產權、人權或業務機密之侵害,以及因受限於訓練資料的數量和品質,模型可能生成錯誤、不存在或真偽難辨的資訊結果。本指引的十點規則則從以下三大面向,提供一套可供各機關單位遵循的示範架構:

  • 正確觀念之建立

使用生成式AI應留意自主權之掌握,各機關的業務承辦人員應以自身的思維和專業,對生成式AI生成之資訊進行最終的風險評估,不得以未經判斷的生成內容,作為行政行為或公務決策作成之唯一依據。

  • 技術/工具運用之責任

在確保公務資訊之機密性與個人隱私保護的層面上,禁止使用生成式AI製作機密文書、不得揭露公務應保密、未經機關(構)同意公開及有關個人的資訊,亦不得向生成式AI詢問可能涉及機密業務或個人隱私的問題。此外,使用生成式AI作為公務執行之輔助工具時,應向其業務或服務提供之對象適當揭露,且應隨時注意對人格權和智慧財產權的侵害風險。

  • 建立內部管理規範及措施

各機關(構)得依其業務性質及使用設備之情形,制定使用生成式AI之內部管理措施與規範,並應要求辦理採購業務得標的個人和單位組織遵循之。

國科會表示將持續關注技術發展與國際監理的發展趨勢,滾動修正本指引的內容

另一方面,因應ChatGPT等AI科技應用之崛起,除了從制度面針對使用行為進行管理外,國科會亦攜手產學研單位投入「可信任人工智慧對話引擎」(Trustworthy AI Dialogue Engine,簡稱TAIDE)之研發,企圖打造融入臺灣特有語言,符合我國社會文化、價值觀和風俗民情,能理解和回應在地使用者需求之生成式AI基礎模型.未來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若導入TAIDE於其業務處理或服務之提供,其應用原則將亦適用本指引的規範內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