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氣候法公投通過

◎ 許哲瑋

Photo by 🧔‍♂️ Michal Kmeť on Unsplash

瑞士在2023年6月18日舉辦公投,關於聯邦氣候保護目標、創新及能源安全加強法(Bundesgesetz über die Ziele im Klimaschutz, die Innovation und die Stärkung der Energiesicherheit, KIG)(以下簡稱氣候法)的提案通過。這次公投關於氣候法提案的投票率42.54%,贊成票59.07%,反對票40.93%。雖然全國贊成票過半,但有7個邦的反對票過半。在許多農業縣市,反對票甚至超過70%。

根據氣候法,瑞士必須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2050年後負排放量應大於排放量。以1990年為基準,聯邦政府在2031年至2040年間平均應減排64%;2040年應減排75%;在2041年至2050年間平均應減排89%。以上減量目標,應盡可能以瑞士境內的減排達成。

在公投投票前,幾乎所有政黨都表示贊成。俄烏戰爭爆發後,能源仰賴進口的危險性也隨之浮上檯面,有鑑於此,贊成者強調氣候法能讓瑞士脫離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有助於增加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反對者則擔心,供暖設備更新後,再加上電動車數量增加,用電量將大幅增加。

對於這次公投的結果,綠黨認為是「氣候的勝利」。瑞士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r Schweiz, SP)國民院議員Valérie Piller Carrard認為,這是對於未來世代重要的一步。中間黨(Die-Mitte)國民院議員Priska Wismer認為,公投結果具體顯示瑞士人民贊成巴黎協定和2050淨零排放目標,瑞士可以繼續在氣候保護的路上邁進,並支持那些自願走在這條路上的人。綠色和平組織也對公投結果表示歡迎,認為瑞士從現在起確定走在揚棄化石燃料的路上,不管是計畫或法律都不再有不確定性。然而,右翼的瑞士人民黨(Schweizerische Volkspartei, SVP)則表示反對,並警告氣候法將帶來巨大花費。瑞士人民黨國民院議員Michael Graber認為,這個公投結果將來毀滅性的後果,大家都上當了。

瑞士在2017年正式加入巴黎協定,負有減排溫室氣體的義務。這次的公投在2019年被提出,提案稱為「為了健康的氣候」(Für ein gesundes Klima),目標是2050年起禁止使用燃油、汽油、柴油及天然氣。阿爾卑斯山脈的冰河在2001年至2022年間減少三分之一,這個公投提案又稱為「冰河提案」(Gletscher-Initiative)。聯邦委員會(Bundesrat)和國會認為這個提案的目標太高,於是國會提出氣候法作為折衷方案。瑞士四分之三的能源仰賴進口,燃油、汽油、柴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則完全仰賴進口。聯邦委員會(Bundesrat)和國會希望透過氣候法的制定,使瑞士的能源不再仰賴進口。氣候法草案在國民院(Nationalrat)以139票贊成、51票反對、2票棄權通過,在聯邦院(Ständerat)則以38票贊成、4票反對、2票棄權通過。

根據氣候法,聯邦及各邦應採取相應措施,保護受氣候變遷影響的人和自然環境。氣候法設定氣候政策的框架,明定建築、交通及工業的減量目標,並定有具體的補助措施。氣候法並未規定達成目標所需的具體措施,需要由國會另外制定法律。關於各部門的減量標準,以1990年為基準,建築部門2040年應減量82%,2050年應減量100%;交通部門2040年應減量57%,2050年應減量100%;工業部門2040年應減量50%,2050年應減量90%。至於補助措施,若房屋所有人以氣候友善的供暖設施取代使用石油、天然氣及電力的供暖設備,抑或加強房屋的密閉,聯邦政府提供每年2億瑞士法郎的補助,限期10年。若工業及手工業使用創新科技減少碳排放,聯邦政府提供每年2億瑞士法郎的補助,限期6年。這些補助措施由聯邦政府的既有財源支應,氣候法並未新增任何稅、費、公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