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洪嘉翎(韓國首爾大學醫療法博士候選人)
韓國第三波疫情逐漸由首都圈為中心向全國迅速傳播,韓國人引以為傲的K-防疫(K-방역)面臨嚴重的挑戰,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중앙재난안전대책본부)才於11月22日晚上宣布11月24日0時起,首都圈防疫階段從1.5階緊急提升至2階,但似乎沒有什麼效果,確診者在11月26日新增 583 人,是今年3月以來最高的數字,且好幾天以一天500人次新增確診者持續攀升。回顧3月的第一波疫情大規模群聚感染是集中在宗教團體發生,但是目前卻是好發於在首爾及其近郊的辦公室、學校、健身房,以及小型集會等,因此要追查感染途徑及防堵病毒進一步擴散變得更加困難。
韓國政府再次加強了對人民控制與移動資訊分析,保健福祉部中央事故處理本部(보건복지부 중앙사고수습본부) 以統計廳提供的手機移動量資料作為基礎,分析首都圈與非首都圈民眾在防疫階段時序期間移動量之變動與,並發表統計結果。以”S移動通信公司”用戶離開實際居住的市郡區,到達其他市郡區的行政洞並停留30分鐘以上作為統計移動件數之基準。最近一週(11月19日~11月25日)的日均移動量爲首都圈17,173千件,非首都圈15,347千件,全國32,520千件。與提升至1.5級社會距離之前一周(11月12日~11月18日)相比,首都圈日平均由18,549千件減少了7.4%(1,376千件),全國日平均35,061千件減少了7.2%(2,541千件)。

關於政府從通訊公司取得個人之手機GPS定位與基地台等資料,並且用於防疫之統計應用,或許在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的最高點未引發民眾反彈,雖然韓國有修正《COVID三法》1之條文納入科技應用與資訊提供義務,但仍應該檢討科防疫對於人民人權的侵害、手段必要性以及是否符合比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