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創新與規範:第二次計畫討論會議

會議名稱:第二次計畫討論會議

會議時間:2019年10月04日 下午12:00至14:00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 法律學研究所 9樓 第二會議室

計畫名稱:科技部「人工智慧的創新與規範:科學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互作用跨領域專案計畫」

會議記錄:

一、網站名稱及欄位

  • 中文:暫訂「臺灣人工智慧互動網」
  • 英文:暫訂Taiw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se Actor Network
  • Taiwan AI Wide => Wise Actors Network
  • Wise: Human Intelligence => Actor

二、網站各項內容

News

  • Events:以收錄各種活動為原則
  • Newsletter 目前尚未建置,內容再討論
    • 訊息流通:人文司傳遞的相關訊息:bit.ly/AInewslinks
    • 研究團隊成員對相關新聞作簡短回應,累積成資料庫

Research

  • AI Papers
    • 收錄研究團隊成員及非成員的文章
    • 已發表或未發表皆可
    • AI Database
      • 計劃的預期目標,再討論

Regulation 

  • AI Guidelines(軟性)
    • 收錄世界各國或國際組織的相關規範或指引
    • 期待本研究團隊提出(跨領域)學者版的白皮書
    • AI Laws(成文法)
      • 已制訂或草案皆可
      • 本國、外國、區域或國際規定皆可
      • 連結 Congress.gov,例如美國 SELF DRIVE Act或2014 Digital Accountability Transparency Act
      • 觀察有無強制性,還是 promote 型的(再做 comment)

Connection

  • External Websites
    • 區分國內外
    • 外國目前放美國和德國的:自駕車
    • 台灣目前放法律所的:資訊法中心網站
    • 研究團隊成員隨時提供重要的網站連結
  • Related Projects
    • 其他研究團隊有計畫,但無網頁,亦可收錄
    • 研究團隊成員自己有計畫,亦可收錄
    • 科技部人社中心網站:有上年度的成果報告
    • 四大AI中心或今年開始執行的其他AI計畫,可以進行外部連結

Comments

  • 盡量連科技部原始的網頁
  • 新聞評論:目前有兩個目標(目前最需要,可以針對問題盡快掌握、回應)
    • 快速反應時事
    • 不是厚重的學術文章
  • 要強調「人文」,畢竟我們不是走科學技術路線
    • 可以加「合作學者」項、請外部的人一起出文章放在網站上的「新聞評論」
      • 菜市場政治學、芭樂人類學、白經濟、巷子口社會學都是用整個學術社群,每一到兩週就有一篇 
      • 先做學者邀請的「名單」,先針對各個老師的領域尋找合適對象
      • 巷子口:有幾種形式,學術推廣(寫剪短)、事件評論(構想觀點),社普:大家不會期待看到學術論文
      • 社會學會理監事會討論過是否邀請碩士班學生改寫碩論或評論時事,但擔心 censorship 導致權力不對等而作罷
  • 政治學門會提供一篇1500字「AI應用在政治學領域」的文章
  • 與「期刊」合作?以「專欄」討論AI技術與法律規範問題
    • ex.青光眼診斷AI技術較人類準確
    • 與別人期刊合作 or 新創立一個AI期刊

三、科技部: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

  • 這是第一次有關AI的官方文件,請研究團隊成員提出想法,再彙整看如何討論
  • 很多訴求並非研發者本身能做到的,反而是人文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