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學術研究群

成果報告 2018-2019

人類運用智慧製造出機器,更進一步讓機器學習並運用人類的智慧,正是人類智慧的展現。經由人造機器表現的智慧(人工智慧)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成為人類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模式的重要元素之一,由來已久。隨著人工智慧研發進化、運作方式與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增,可以預見將對人類社會各種面向與層次帶來不容小覷的衝擊與變革,無疑也會帶來或顯或潛的社會問題、倫理議題與法律爭議。科技發展與法律規範相互碰撞,牽動的不會只有特定的科學技術領域,更大程度地可能是對規範板塊與法秩序的衝撞與推移。法律人的基本思維是否受到波及?法制運行如何知所因應?法律學門是否在臺灣乃至世界的人工智慧研究圈與學術鏈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如何進行法律學門內部與跨學門之間的整合研究?哪些因人工智慧而起的法律與風險等議題需要研析探索防範,以降低人工智慧應用的負面衝擊與社會成本?面對紛亂複雜的多方各種法律爭議,乃有以「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為主題建立法律學術研究群構想的緣起。

Image by TheAndrasBarta from Pixabay

本學術研究群的建立與運作,旨在嘗試集臺灣法學界群體之力,以憲法、行政法、刑事法、民事法、商事法、金融法、智財法為經,以法哲學、國際法、區域法、法律史為緯,結合國內關注此一領域且學有專精的法律學者,共同投入人工智慧法律問題的研究,進行廣度與深度兼備的理論探索與實務分析。本學術研究群首先將分別耙梳各法領域與人工智慧的交互關係,依各領域的規範特性,分析人工智慧對各該法領域產生的影響與法律問題,並以法哲學、法律史與國際法/區域法作為橫向的連結,進行貫穿各該法領域的基礎研究。其次,延續基礎研究的成果,擇定若干主題,例如自駕車的法律責任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接著是法律學門自身的融貫研究與跨學門領域的科際整合,前者是憲法、行政法、刑事法、民事法、商事法、金融法、智財法、法哲學/法律史、國際法/區域法之間的問題整合與關聯研究;後者是法律學門與其他領域如資訊科技、哲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學門之間的問題比較與觀點砥礪。

本學術研究群採定期聚會與不定期座談的方式進行,以一年為期,每月固定聚會一次,共計12次,並視邀請參與學者的時間而定,舉行兩次中型座談會,與法律學群及其他學科領域交流與對話。定期聚會除依前述規劃的子題進行文獻研讀討論外,將由成員輪流提出報告或邀請相關學者專家演講,同時陸續將活動中演講或報告的相關資料撰寫成論文,發表於期刊或研討會,或集結成專書,作為本學術研究群的計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