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汶渝(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

本案當事人
- 原告:Kivalina原住民聚落、Kivalina市
- 被告:ExxonMobil及其他23個能源產業相關公司
判決及事件時序
美國地方法院(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California)
- 2008/02/26 Kivalina原住民聚落及Kivalina市向美國地方法院針對ExxonMobil及其他23個能源產業相關公司提起訴訟。
- 2009/09/30 地方法院駁回Kivalina的訴訟,因其認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控管等事項應係一政治、行政上之問題,國會及行政機關才是決定之最適機關,而非法院。因而法院認其對本案缺乏事務管轄權(subject matter jurisdiction)而駁回之。
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
- 2011/11/28 Kivalina 原住民聚落及Kivalina市向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提起上訴 。
- 2012/09/21 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法官決定繼續維持地方法院之決定,而不恢復訴訟。
美國最高法院
- 2013/02/25 Kivalina原住民聚落及Kivalina市向美國最高法院針對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之決定提出聲請給予移審調卷令(petition for writ of certiorati)。
- 2013/05/20 美國最高法院拒絕予移審調卷令,因而終結本案。
事實背景
Kivalina原住民聚落為一阿拉斯加自治市,且為聯邦認證的部落。其位於北極圈內的堰洲島並為因努皮亞特人(Inupiat)所居,該島深受全球暖化造成之海平面升高與海岸侵蝕之衝擊,因而使Kivalina暴露於受侵蝕、淹水的危險及住民將面臨嚴重的家園毀滅與必須搬遷離此地的危機。
Kivalina原住民聚落因而向美國地方法院針對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能源公司(ExxonMobil及其他23個能源產業相關公司)請求賠償。其主要之論據為,上述能源公司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進而造成全球暖化及北極海冰的溶化,亦加劇原受海冰保護之Kivalina海岸之沿海風暴與風暴潮,影響當地因努皮特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對他們的家園、聚落造成損害,並形成一種公害(Public nuisance)。因而Kivalina原住民聚落依據聯邦普通法(Federal Common Law)請求9500萬至4億美金之遷移聚落的損害賠償。
Kivalina 面臨氣候變遷之脆弱性與特殊性
社會結構上之不平等造成環境之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 bred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資本主義之一大結構特色即是第一世界國家於歷史上時常強取第三世界國家之自然資源與人力,並挹注於第一世界國家之產業發展,因而忽略亦取代了第三國家本身之需求;再者,依據United Church of Christ’s Commission for Racial Justice 之 Toxic Wastes and Race in the United States報告,「種族與人種」是在決定應於何地設置廢棄物設施、掩埋場與其他環境有害物之最顯著因素。上述情況導致弱勢族群與國家之環境更加惡化與危險,亦更加弱化其滿足自身需求之能力。相對地,阿拉斯加地區亦為第一世界國家大量開採金礦、煤礦與石油之地區。而當地原住民亦受歷史性之壓迫及歧視,直到1971年之阿拉斯加原住民權利法(Alaska Native Claims Settlement Act)始較為好轉。惟長期因種族優越意識而受忽略之阿拉斯加原住民權利,透過日益加劇之氣候變遷而更加顯現。
Kivalina在氣候變遷下之脆弱性
阿拉斯加之平均氣溫自1950年至2000年上升華氏4度,且海冰自1960年至2000年厚度減少40%。造成超過200個原住民聚落面臨淹水與侵蝕之危險,包括Kivalina。
Kivalina面臨之特殊挑戰
Kivalina原始、與自然生態共存之傳統生活方式,對於造成氣候變遷之結果貢獻十分渺小,卻須面對最劇烈後果。再者,Kivalina亦無法於國際氣候變遷協議上發聲,而係由美國政府代表之。但美國政府卻未以保護 Kivalina 為重,反而拒絕採取減少或適應環境變遷之措施,甚或是根本不承認環境變遷係一重大議題。因此即便政府之報告中認定 Kivalina 的遷移是必要的,Kivalina 亦完全無法得到適當的協助。
- 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僅於村落已遭遇緊急災害後,始提供協助。
- 災害管理機構置於美國國土安全部之下,其主要著重於反恐怖主義而非社區協助,因而其減少自然災害之預算安排。
本案法律問題
地方法院
- 法院對本案缺乏事務管轄權
- 依據聯邦民事訴訟程序法12(b)(1)與12(b)(6), 以及Tosco Corp. v. Communities for a Better Env’t中第九巡迴法院所持之意見,原告面臨被告主張法院無事務管轄權時,原告應負擔舉證責任。
- 依「政治問題原則」(The Political Question Doctrine),最高法院並無權利審核、修改立法或行政決定。
- 雖原告 (Kivalina 原住民聚落) 主張其非請求禁令救濟 (injunctive relief),因而法院沒有回溯決定當時溫室氣體排放量限制之問題;但地方法院仍認原告請求損害賠償之法院判斷過程中,仍包含法院須決定被告的溫室氣體排放最大量限制,以及原告所受損害與被告行為之公共助益及價值之權衡。
- 綜合上述,法院認為全球暖化的責任分配與成本不應由法院決定,而應由行政或立法機關為最適機關並做出決定。
- 損害因果關係之證明
- 當事人適格
- 依美國憲法第3條2項1款與Sprint Communications Co. v. APCC Services, Inc., 554 U.S. 269 (2008)一案,當事人適格須具備三要件:
- 事實上損害(an injury in fact)
- 因果關係(causation)
- 可救濟性(redressability)
- 本案中,原告無法證明被告導致其損害 (法院認原告不得依 Clean Water Act 主張,且聯邦亦未有針對溫室氣體之排放標準為限制,因而無法做出推定),亦無法證明其造成損害之原因係得以追溯至任一被告 (溫室氣體具無差別性,於大氣中混合、不可避免地融合之自然特性,因而無法根據該氣體追溯至任一特定排放源),再者,原告亦無法證明其位於被告排放溫室氣體之範圍內。
- 依美國憲法第3條2項1款與Sprint Communications Co. v. APCC Services, Inc., 554 U.S. 269 (2008)一案,當事人適格須具備三要件:
- Special solitude:原告於本案主張Massachusetts v. EPA, 549 U.S. 497 (2007)一案中之「special solitude」,認為其應於本案適用較寬鬆的當事人適格標準。但本案地方法院認為原告不符合「special solitude」之適用要件,即本案原告是向私人企業請求損害賠償,與Massachusetts v. EPA一案不同。
- 綜合上述,地方法院認為考量政治問題原則與原告不具備當事人適格,駁回原告之請求。
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依據聯邦普通法提起公害訴訟之界線
- 僅於聯邦法未直接解答聯邦問題時,聯邦普通法始有適用餘地;而當議會已透過訂立法規以解決聯邦事件時,即無聯邦普通法得以適用(City of Milwaukee v. Illinois, 451 U.S. 304 (1981))。
- 最高法院先前已有判決先例確定(American Electric Power Co. v. Connecticut, 564 U.S. 410 (2011)),議會已直接針對國內溫室氣體排放立法(空氣清潔法Clean Air Act),因而以之取代聯邦普通法之適用。因而於本案中,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維持地方法院之決定,並再次強調Kivalina之情況應透過立法及行政機關解決,而非透過聯邦普通法。
最高法院
- Kivalina原住民聚落及Kivalina市針對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之決定提出聲請給予移審調卷令(petition for writ of certiorati)。其主張考量Kivalina之地理位置係一小且偏遠之島嶼,因此在全球暖化之影響下將造成該地居民面臨風暴潮淹水之災害時,沒有任何撤離或逃離該地之方式。從而,若僅以空氣清潔法(Clean Air Act)已取代聯邦普通法為由,導致Kivalina無法依聯邦法獲得任何補償,相較前述Kivalina居民所面臨之狀況,法院應予移審調卷令並審查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之決定。
- 最高法院最終未採納Kivalina提出之理由,而拒絕給予移審調卷令。
參考資料
i. Native Village of Kivalina v. Exxonmobil Corp., 663 F. Supp. 2d 863 (N.D. Cal. 2009)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23215714/http://newsroom.law360.com/articlefiles/128820-Kivalina%20Order%20Granting%20Motions%20to%20Dismiss.pdf
ii. Native Vill. of Kivalina v. ExxonMobil Corp., 696 F.3d 849, 853 (9th Cir. 2012)
https://cdn.ca9.uscourts.gov/datastore/opinions/2012/09/25/09-17490.pdf
iii. 2013/02/25 Kivalina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聲請給予移審調卷令
https://sct.narf.org/documents/kivalinavexxon/petition.pdf
iv. 2013/05/20美國最高法院拒絕予移審調卷令 (p.5)
https://www.supremecourt.gov/orders/courtorders/052013zor_m6io.pdf
v. 美國憲法
https://www.senate.gov/about/origins-foundations/senate-and-constitution/constitution.htm
vi. 聯邦民事訴訟程序法12(b)(1)與12(b)(6)
https://www.uscourts.gov/sites/default/files/federal_rules_of_civil_procedure_december_1_2022_0.pdf
vii. Tosco Corp. v. Communities for a Better Environment, 236 F.3d 495 (9th Cir. 2001)
https://casetext.com/case/tosco-corp-v-communities-for-better-envt
viii.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 v. APCC Services, Inc., 554 U.S. 269 (2008)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554/269/
ix. Massachusetts v. EPA, 549 U.S. 497 (2007)
https://tile.loc.gov/storage-services/service/ll/usrep/usrep549/usrep549497/usrep549497.pdf
x. City of Milwaukee v. Illinois, 451 U.S. 304 (1981)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451/304/
xi. American Electric Power Co. v. Connecticut, 564 U.S. 410 (2011)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564/410/
xii. Shearer, C. (2012).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laska Native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Race, Gender & Class, 19(1/2), 61–79.
http://www.jstor.org/stable/4349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