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法制系列演講:德國氣候保護法與聯邦憲法法院裁判介紹
原告德意志銀行分別於2010年3月10日、11日及12日,與被告全球鋼鐵公司以電話締結4份契約,購買49萬2千個「排放減量憑證」。原告向英格蘭及威爾斯高等法院王座法庭提起訴訟,主張其所受領之排放減量憑證已無價值,請求被告負578萬1千歐元之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法院於2012年5月11日作成判決。
於2023年1月,位於德國Nordrhein-Westfalen邦的小村莊Lützerath發生了一起警民抗爭的事件。在該事件中,數以千計的警察將人民從住宅裡拖出驅離,並且以怪手拆毀建築物。而這樣驅逐行為背後的目的是為了該區域豐富煤礦之開發。
於2022年年底,聯邦憲法法院對德國自由權協會所提的兩件憲法訴願進行審理程序。這兩件憲法訴願之爭點在於,黑森邦和漢堡市警察運用美國軟體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所提供之軟體Gotham以資料探勘之方式進行資料分析並建立個人檔案,以達到預防刑事犯罪之功能,是否合於基本法對個人資訊自決權之保障。
在防疫管制漸趨寬鬆之際,國家人權委員會與中央研究院合辦此次國際研討會,邀請德國及韓國非政府組織之專家,透過政府、非政府組織及學術單位間之對話,共同審視此一議題,希借鏡他國之經驗,深化人權保障之內涵。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國立中興大學、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究發展中心將於2022年10月24日舉行「人工智慧、倫理與法律:台德奧人工智慧法線上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維也納經濟大學奧地利公法及歐洲公法研究所、波鴻魯爾大學法學院將於2022年9月26日/9月28日/9月30日舉行「國際衝突時代的公經濟法:臺奧德公經濟法線上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國立中興大學、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究發展中心將於2022年8月10日舉行「人工智慧、倫理與法律:台德奧人工智慧法線上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