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security on U.S. Elections 2016-2022

本次活動為美國南加大Election Cybersecurity Initiative執行主任Adam Powell III來訪政大傳院與國合處的演講,針對資訊安全政策對於民主機制的影響進行討論,並介紹其與Google和Microsoft等企業的合作計畫。

0 Comments

馬斯克接手推特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紛爭——「內容審核」該寬或嚴?

馬斯克於甫接手推特時雖曾表明「至目前為止,推特的內容審核政策還未有任何改變」,然而在其接手推特後的短短數週之間,馬斯克便迅速將董事會解散、解雇推特的高階主管們,並因推特營收虧損問題開始對該公司的員工大舉裁員,期間亦有不少員工主動請辭離開。在推特員工人數銳減之際,許多人開始擔憂推特是否仍得維繫其審核假消息與仇恨性言論等不法內容之能力。

0 Comments

在社群媒體平台將川普封殺之後——網路言論「內容管制」與其制衡?

面臨到網路世界的封殺(暫且不論社群媒體所採取的措施是否站得住腳),川普的案子某種程度而言,將在兩間不同的「法院」進行審理:除了川普對於社群媒體公司於美國所提起的司法訴訟之外,去年1月初,臉書將川普的帳號無限期停權後,臉書亦向當時剛成立不久之「監察委員會」提案,詢問就其於1月初所作成之停權決定,是否有符合臉書「保障言論自由」及「安全性」的承諾。

0 Comments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能否用人權法來審視國家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產生的決策? ——簡析「Using Human Rights Law to Inform States’ Decisions to Deploy AI」短文
Photo by Kai Pilger on Unsplash

能否用人權法來審視國家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產生的決策? ——簡析「Using Human Rights Law to Inform States’ Decisions to Deploy AI」短文

縱在未能完全知曉人工智慧其對個人或是社會的影響,甚至在相應法規尚未完備的狀態下,人工智慧仍舊於當前的社會中受到廣泛的運用——這種情形同時引來公眾反彈或者對人權侵害之質疑。學者Daragh Murray指出人權法也許能對此提出解方,提供一個具有組織性的框架,使國家能夠畫出其是否採行人工智慧的線。

0 Comments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淺談Jonathan Turley「Anonymity, Obscurity, and Technology: Reconsidering Privacy in the Age of Biometrics」一文
Photo by Ahmed Hasan on Unsplash

淺談Jonathan Turley「Anonymity, Obscurity, and Technology: Reconsidering Privacy in the Age of Biometrics」一文

Turley提出生物識別隱私的概念,保護個人隱私權、匿名權與模糊權之利益,期望使個人不受生物識別技術的持續監督所影響。文中,Turley指出規範此類生物識別技術應用之對象,包括公部門、私部門以及消費者個人,而此說明了此類技術對社會真正的威脅在於:生物識別技術實質上已經造成了社會規範與期待的改變。

0 Comments
Read more about the article 比CCPA更像GDPR的CCPA2.0:The California Privacy Rights Act of 2020
Photo by Jason Dent on Unsplash

比CCPA更像GDPR的CCPA2.0:The California Privacy Rights Act of 2020

美國加州於2020年11月3日通過第24號公投案「消費者個人資訊法與機構提案」,使CPRA正式成為加州州法。CPRA主要建立於CCPA的架構之上,並參考GDPR內容而制定;CPRA除擴張原CCPA下個人對個人資訊控制的權利之外,CPRA的規範本身也試圖處理現今個人對其個資權利施行上所存在的模糊空間。

0 Comments